赵建铜:自学成才的文坛多面手

2025-09-06
来源:智慧中国网    

  ​在铜川市印台区,有这样一位老者,他出身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却在岁月的淬炼中,以笔为犁,深耕文坛,成为当地文化传承与建设的中坚力量。他,就是印台区老科协会员、印台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建铜。

88

  赵建铜的早年岁月与钢铁机械为伴,然而,轰鸣的车间并未淹没他对文字的热爱与钟情。工余时间,当别人闲暇小憩,他却沉醉于中外名著的世界,如饥似渴地汲取文学养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笔耕不辍,诗词创作成为他记录生活、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他拥有超强的记忆力,足迹所至,灵感顿生,常以诗词即兴记录风物人情,其作品思维精妙,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透着一股质朴而雄浑的气势。这段漫长的自学之路,艰辛却坚实,最终锤炼出他不逊色于专业研究者的深厚文学造诣。

  如今的赵建铜,早已从生产一线投身于文化建设更广阔舞台。他身兼数职,既是印台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领路人,也是《铜川文化》与《印台文苑》等重要文化刊物的资深编辑。在文学创作与地方文化宣传的“双轮驱动”下,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文学创作方面,他成果丰硕,累计创作量约达七百万字。其两部长篇小说《华原春梦》、《紫陌红尘》,以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叙事,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画卷与人物命运。此外,他还创作了多部深受群众喜爱的舞台剧与秦腔剧本,如反映深厚工业情怀的《窑火情》等。他的诗词作品数量逾万首,题材广泛,情感真挚,佳作频出。

  在编辑岗位上,他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由其主编的《印台文苑》、《铜川文化交流》等刊物,品质上乘,内涵丰富,不仅深受本地读者喜爱,更屡次荣获国家级奖项,成为了宣传铜川、推介印台、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高端平台。

  赵建铜的人生轨迹,是一位普通工人通过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最终成长为地方文化脊梁的生动典范。他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卓越的编辑业绩和深沉的文化情怀,真正成为了印台乃至铜川市文化领域一位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王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