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监测技术再探永川板桥古镇 续写科技护宝新篇章

2025-07-10
来源:信阳新闻网    

  继重庆永川松溉古镇调研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古建筑形变监测系统再度深入永川板桥古镇开展实地调研。这一行动进一步扩大了北斗技术在渝西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版图,为板桥古镇独特的传统建筑群落构建起精准化、智能化的 “数字防护网”。

  板桥古镇地处永川区西北部,因明清时期木板桥横跨临江河而得名,镇内保留着大量融合巴渝民居与湖广建筑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这些建筑依山傍水而建,形成了 “一河两街三宫四庙” 的独特空间格局,是研究川东地区传统聚落规划的重要实物例证。由于古镇部分区域地势高差较大,加之近年来周边环境变化,部分建筑出现了梁柱倾斜、榫卯松动等结构问题,文物保护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此次在板桥古镇部署的北斗监测系统,在松溉古镇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升级。针对板桥古镇建筑密集、地形复杂的特点,技术团队采用了 “微型终端 + 分布式基站” 的混合组网模式,通过在镇内制高点架设基准站,有效消除了建筑群遮挡对卫星信号的干扰,使监测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系统还新增了温湿度、振动频率等环境参数采集功能,实现了建筑形变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调研期间,技术团队重点对 “禹王庙”“南华宫” 等 8 处代表性建筑实施了全方位监测。经过 10 天的连续数据采集与分析,成功绘制出建筑在昼夜温差、雨水浸泡等条件下的形变曲线。数据显示,位于河岸的 “半边街” 建筑群因受水流冲刷影响,基础存在微弱的周期性水平位移,系统已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出这一规律,并自动生成了针对性的防护建议。

  永川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斗监测技术在板桥古镇的应用,标志着永川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入 “双镇联动、科技护航” 的新阶段。“板桥古镇与松溉古镇建筑风格各异,面临的保护难题也有所不同。北斗系统的灵活适配性,让我们能根据不同古镇的特点制定个性化保护方案,这为区域内文物资源的系统性保护提供了全新思路。”

  据悉,技术团队将整合松溉、板桥两古镇的监测数据,建立区域性古建筑形变数据库,为后续开展渝西地区传统建筑保护研究积累基础资料。业内人士指出,北斗技术在两座古镇的成功应用,不仅验证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更构建起 “技术研发 — 实地验证 — 模式推广” 的文物保护科技应用闭环,为全国中小型古镇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 “永川经验”。(作者: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