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国:“走进地理标识,讲出背后的故事”

2025-07-22
来源:智慧中国    作者:赵嫣艳

  近年来,腾冲市曲石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点为抓手,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文明乡风与良好家风共融。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决定中,腾冲市曲石镇清河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清河村“下表院”成为响当当的标识名片。

  清河村下表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曲石镇,地处高黎贡山世界物种基因库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米,拥有黑鱼河、柱状节理等自然景观,栖息高黎贡山短尾猕猴族群。截至2024年,全村共有57户269人,设1个党支部,有党员18名。

  漫步下表院自然村,亭台水榭、山石鱼塘、古堡木屋、毛草小房,火山石步道、农文旅走廊,映衬着日照金山,把小山村装扮得如诗如画。

智慧中国大数据中心主任赵一丁与清河村党总支书记封礼瑞(左)于清河村村委会

  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智慧中国大数据中心主任赵一丁教授率调研组走访了获此殊荣的清河村下表院,并与下表院村党总支书记封礼瑞和返乡创业青年陈朝雄深入交流。

  “确实没有钱”好象一切都无从下手,真是四无;“无项目、无资金、无设计、无企业参与”,怎么办?封礼瑞坚定的说,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领群众,组织能工巧匠,想方设法、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自己建造。充分发挥下表院区位和地理优势,高黎贡山短尾猕猴就是金山银山。发掘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盘活资源禀赋、优化治理体系、鼓足干劲,带动群众增收。

  看着一群群小猕猴活泼可爱、上蹿下跳,争相地享用游客们递来的芒果、香蕉、花生等食物,呈现出一幅独特的 “人猴共处”和谐场景。曲石镇下表院走出了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赵一丁表示,全国有2843个区县,每个区县都有独特的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智慧中国大数据中心“农业中国”版块将收录呈现我国各区县村名优特产品,由标志型的Logo提升为国家地理标识,全方位立体呈现,赋予人文温度,讲出背后的故事。下表院走出了一条从“四无”开始起步到成功运作的华丽转身。赵一丁指出,下表院的成功不仅仅是创建了一个国家AAA级景区,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社组织方式与立体联动经营模式的创新,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很多地区没有深刻认识到自我价值优势,往往是端着金碗找饭吃,特别是个别产品虽注册了标志但尚未形成标识的文化合力。赵一丁强调,文化就是讲好故事。让由人名-地名-品名组成的特点逻辑,反转成为名人-名地-名品的标识文化。智慧中国大数据中心平台以人文故事、实景沉浸、交易保障三位一体(实采+XR+电商)新型模块集成,规范市场,净化繁乱,具有权威性、特色性、引领性,清河村下表院就是很好的典范。

著名环境艺术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丁培道评价下表院建筑是“长在山里的会呼吸的建筑”

  著名环境艺术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丁培道评价说,下表院发展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拆下的老木、老瓦、老胡砌砖再利用建成特色生态建筑,环境小品质朴生动、原汁原味,堪称长在山里的会呼吸的建筑,展现出天地人合、物我相应、与大地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这就是最美丽的乡村。

  腾冲市政协委员、返乡创业青年陈朝雄是十里八乡的大能人,他说,在家乡领导和诸多鼓励政策的感召下,我不再漂泊,毅然回到家乡,在家园里就业,在家门口创业。有着百年树龄的银杏树和皂角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银杏果、皂角米、野生菌和其它农产品。“老品种遇上新零售,月均增收万余元”,陈朝雄说,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让乡村文化传承有了新的经济支点。陈朝雄带领村民创办的下表院拓扑民宿和别具一格的幕山居生态餐饮已成为腾冲新地标。

广西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卢新华(左)与清河村下表院返乡创业青年陈朝雄(中)深入交流。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国家二级教授、广西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卢新华认为,下表院坚持保护性发展“保生态、留原味、显特色”,在下表院看到了历史的包浆,找到了乡愁,是最成功的“没有设计的设计”。事实证明,只要有共产党员带头,一心为民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豪情,天下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中国网电商中国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利明指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充分发动群众作用是重点,实现产业兴旺是关键。加强人居环境整治、保持原味乡村风貌、探索布局产业融合等方面借助群众智慧与力量,下表院是实现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好范本。

  中国食品报社中食创学院院长王殿彬表示,下表院海拔、纬度和区块绝妙地完成了一个生态闭环,特别是水源和食物源材料,生态有机,是人类的“奢侈品”,是康养的天花板。王殿彬指出:“小支部大作用”,建设富裕乡村首先强化产业布局,清河村下表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群同心,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集思广益、有钱出钱、有利出力、有产品出产品、有资源出资源,着力破解“四无”难题,带领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多点位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陕西地标联合社主任王桂娥认为,下表院合作社通过“五次盈利”即产品带动消费、消费带动销售、销售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创业,以及“三次分配”即劳动成果转换、交易比例分成、股权份额分红,体系化共享分配模型从产品、产业、产业链、需求链、产业体系五个维度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发展方式方法,从根本上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增值、绿色发展,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中能源科技智库秘书长、陕西省委党校特聘教授屈伸说,总结我党发展壮大经验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人民的需要和智慧做为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和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下表院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将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组织起来,成立下表院乡村文旅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势利导、自治自建、自营自管,规范有序、人人受益、和谐发展。

  北京中恚科技董事长林婷婷认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农村美”的物质基础才会不断夯实;只有产业发展,才能激活经济,富裕农民,繁荣乡村。

  乡风好、家风正、民风淳。下表院让文明新风吹进焕发蓬勃生机。封礼瑞说,村党总支充分利用村志、族谱、家谱等历史资料,挖掘整理向上向善家规家训,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以“孝”文化为主题,建设文化长廊,弘扬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走在下表院自然村,步步皆景;几千盆枯木兰花,即点缀了街景,又可交易买卖,石凿猪槽、破瓦罐、废弃烟秆等填上点土变身成肉肉花盆,火山石废料、大圆簸箕、土犁耙,木风车、斗笠、蓑衣等成为乡愁景观;猕猴乐园特色项目最受游客欢迎,即有效解决了猕猴吃庄稼的问题又平衡了生态,促进了猕猴族群繁衍。

腾冲市曲石镇清河村党总支书记封礼瑞

  调研组一致认为,曲石镇党委政府真抓实干、勇于探索。积极实现 “立体联动社会化公共综合服务体系+新型农文旅+大数据中心”,就是认真践行“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构建出具有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持续性要素产业服务体系。清河村下表院实现了“乡村生态化、农村企业化、农民市民化、市民务农化、城乡联动化”发展愿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守好三农基本盘,以“新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共创新质生产力,科学实现原生态保护与新农文旅融合发展命运共同体。

  如今的下表院,真是“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有机农业、餐饮住宿、观猴赏花、休闲娱乐、儿童天地、宠物世界、特色种养殖一应俱全,2021年以来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营收230万元以上,成为乡村振兴新范本和腾冲乡村旅游新亮点。(智慧中国/记者赵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