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至15日,西安工程大学“艺启惠农,青春领航”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杨凌示范区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深入农业园区、科研基地、乡村聚落及高校场馆,探寻农业发展初心,探索设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实践队走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小寨村农业产业园,实地了解该园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科技公司”的创新运营模式。该模式通过村集体建设基础设施、企业负责运营营销的分工协作,依托杨凌农高区和高校资源,打造以蓝莓等莓类种植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基地。优先雇佣当地村民,并通过赠送蓝莓等方式回馈乡里,让队员直观感受到产业融合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
在杨凌优质资源高标准花卉基地,实践队考察了牡丹、芍药种植及农旅融合探索情况。基地依托花卉的药用与观赏价值,推进阳光棚建设和种植区扩建,并规划休闲区域提升游客体验。队员发现园区在视觉传达设计上存在缺口,意识到此类设计在品牌推广和景观优化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设计思路。
杨凌垚森新时代创业孵化基地内,实践队参观了青年参与的乡村振兴项目及基层党组织工作室,展现了青年力量在园林施工、农产品科研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以及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发展的经验,为队员如何将设计专业融入农产品包装、品牌建设提供了借鉴。
实践中,队员还走进杨凌博览园,系统学习农业历史与生物多样性知识,重点关注馆内交互设计应用。触摸屏查询、光影互动等设计增强了农业知识传播的趣味性,为乡村文旅及科普基地设计积累了参考案例。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智慧云控制中心、“户太八号” 葡萄种植区及植物工厂等场景,展示了科技对农业的革命性变革。环境精准调控、数据化管理等技术应用,让队员深刻认识到智慧农业在提升效率、保障品质方面的优势,为设计融入智能化乡村建设提供了灵感。
实践队参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通过丰富史料展现了学校与国家农业科教事业同发展的历程,从后稷农耕文明传承到抗战时期坚守办学的历史,特别是“扎根杨凌、情系三农”的精神传承,强化了队员服务农业的责任感。队员还参与蝴蝶标本制作实践,感受跨学科融合的魅力。
活动期间,实践队深入杨陵区除张村,与村委干部座谈交流,了解村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该村以猕猴桃种植和奶山羊养殖为核心,通过粪污还田、秸秆改土实现资源循环,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3.5万元,其“富硒”农产品因天然品质备受认可。针对村庄在品牌推广和线上销售方面的需求,队员实地考察养殖场、饲料加工点及冷库,为后续农产品包装升级、品牌IP打造等设计工作收集素材。
此次实践让队员深刻认识到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与科研一线,实践队积累了丰富的乡村产业案例和设计需求,为后续用专业知识助力农产品品牌建设、乡村景观优化奠定了基础,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
实践队出征前合影留念
实践队参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小寨村农业产业园
实践队参观杨凌优质资源高标准花卉基地
实践队参观杨凌垚森新时代创业孵化基地
实践队参观杨凌博览园
实践队参观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
实践队参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馆
实践队参与蝴蝶标本制作实践
实践队深入杨陵区除张村,与村委干部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