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职院深耕新形态教材研究 助力职教教材体系创新

2025-04-12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高波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新形态教材开发难题,历时三年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校教务处处长杨浩领衔的课题组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立项,发表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后,职业教育领域涌现出大量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材,但实践中暴露出形式化问题:部分活页夹装订的教材内容仍沿袭传统模式,且存在装订复杂、配套资源匮乏等缺陷。针对这一现状,杨浩团队于2022年启动教育部课题“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及建设路径研究”,系统探索教材改革路径。

  课题组提出“岗位导向、动态更新、立体融合”的开发理念:突破传统学科课程框架,以工作岗位需求重组教学内容;结合纸质教材与电子资源优势,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化”复合形态教材;建立教材内容与产业技术协同更新机制。研究团队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基本要求与实施路径》《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时代内涵及开发模式》《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组织研究》《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等学术论文,论文下载量与引用率居于同类研究前列。团队研发的“共建共享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辅助开发及管理平台”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平台涵盖产业链岗位分析、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试用等九大模块,实现教材开发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成果已应用于榆林职院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助推课程开发与实训项目设计效率提升。

  “新形态教材不是简单的装订方式变化,而是教学逻辑的重构。”杨浩表示,团队正通过学术会议推广研究成果,未来将重点完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教材体系贡献实践经验。业内专家表示,该研究从理论构建到工具开发形成完整闭环,对破解教材与产业脱节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