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农机助春耕 种田更高效

2025-04-06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姚远 陈荣信

  4月3日,在陕西省留坝县武关驿镇南河街村秧田坝组高标准农田里,伴随着嗡嗡的机器声,一场丘陵山区农机推广田间活动开始了。

  秧田坝是留坝县农业农村局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项目,整地100余亩。层层梯田,机耕路四通八达,抽水管线埋设到位。“以前是小块梯地,现在修整成了大田,路修好了,水也通了,种粮不再靠天吃饭了。”今年68岁的村民王莲英,种了一辈子庄稼由衷感慨。

  在现场,刘伟站在地里遥控键盘,一架农用无人机升空,将农资平稳地吊运至指定地点。来自洛阳映山红拖拉机有限公司的农机手张远祥操作键盘,一台小型差速转向履带拖拉机便耕作起来,土地翻耕的深浅和速度可随机调控。“这台农机两条履带能正反转,小地块作业容易调头。牵引力是轮式拖拉机的1.6倍,晴天雨天或水田都可以作业。还可搭载北斗导航遥控智能操控,实现全程无人驾驶。”张远祥高兴地说。

  在玉米机播作业环节,分别展示了拖拉机、微耕机、手扶单行和两行电动播种机4种玉米机播作业方式。机器启动之前,农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留坝县民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赵江勇等农机手调试机械,设定机具播种行距、株距和覆土深度,确保机播质量达到农艺要求,能增密增产。

  “人工和机械对比播种玉米,人工播种亩株数在2800株,机播亩株就能达到3250株,可以实现密植高产,亩增产40公斤,机械化播种即省力又增产。”汉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主任王晓军说,他们将通过对比试验,根据山区土壤、田块大小、坡度环境等因素选择丘陵山区最优农机配置,以提高播种精度和作业效率。

  马小彦是留坝县富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熟悉多种农机操作。这次给他颁发了“山区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授牌。马小彦说,“现在的农机设备智能化程度高,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升级换代快,开展农机推广和操作培训很有必要。这次展示的玉米播种机、收获机等小型农机装备正是丘陵山区生产需要的。”

  踏着春日暖阳,走进留坝县江口镇青岗坪村蔬菜基地,只见一座座智能化日光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床床青菜苗在科技呵护下生长旺盛,一派绿意盎然。旁边,基地技术员王鹏操控遥控器,正在指挥人工智能机器播种和收获青菜。

  跟传统人工种植方式不同,这里的蔬菜产业从耕种到采收已经实现了全产业智能技术。“就靠这个青菜,每年至少可以种10茬,产量高效益好。”王鹏介绍说,这些人工智能机械不仅能够自主完成翻土、播种、收割等作业,还能通过智能视觉识别对蔬菜进行精准分拣和包装,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三次国土调查公报显示,汉中市耕地面积393万亩,其中旱地239万亩。耕地坡度在6度以上的丘陵山地面积占总耕地的70%。加快丘陵山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是破解丘陵山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有效途径。

  这次展示的丘陵山区适用机具,包括小型拖拉机、履带式开沟机、旋耕机、挖掘机,乘坐式微耕机;油菜播种机、脱粒机;水稻小型乘坐式和手扶式插秧机、中小型稻麦油联合收割机;小型玉米播种机、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等27台(套)。

  如今,各种高精尖智慧农机纷纷亮相田间地头,让天汉大地粮油生产跑出“加速度”。“我们加快推进丘陵山区油菜、水稻、玉米等全程机械化,今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要达到65%。”王晓军表示,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促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贡献农机力量。(王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