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暮年

2019-09-28
作者:吴仕岩

  还差12 年,家父就该100 岁了。可是现在他却一一副骨瘦嶙峋的样子,脸上长着大片紫色的花斑,躺在病榻上依靠鼻饲维持着生命……

  他这场病,本不应该来得如此狂虐,都是因为太倔!

  三年前一次住院,医生发现他疑似有肺结核,要求服用抗结核药2 周。他一听就火冒三丈:“我这样的身体怎么会患上肺结核病?你们是想让我没人理吗?”还是倔劲儿害了他。三个月后,他突然在家摔倒,并伴随高烧。等救护车送到医院,发现他的右肺已经快要废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好利落过。半年的抗结核隔离治疗使他的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到几近失能的程度,从此与医院结上了不解之缘。

  回忆起三年前的一天,我出差回来看他,父子俩因数月未遇, 一起喝了几杯。他撸起袖子拍着臂大肌说:“你暂时不用管我, 再过20 年我再去马克思那儿报到。”现在看来,他想当百岁老翁的梦想怕是要泡汤了……

  回到家,我打开了父亲尘封多年的书柜。一本本马列毛著作直挺挺地“站”成一排,泛着黄绿色的光,书皮上微微闪烁的油花,记录着主人幸勤苦读的痕迹。一本《共产党宣言》单行本映入眼帘,翻开来,父亲阅读时留下的体会与注脚工整细致,重要词句下细心地划过一道道记号,可以想象父亲在六十年前学习《共产党宣言》时的专注与用心。

  父亲早年的故事很有点戏剧性的味道。1949 年,蒋介石属部警卫旅随蒋逃到了老家溪口,旅长见到十七八岁的父亲,提出愿以数十块银元换取父亲入伍,奶奶一筹莫展。彼时溪口还未解放,但父亲并未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数日后“国军”派人来领人,父亲玩起了“失踪”,奶奶以泪洗面,痛诉丢儿之苦,“国军”只得空手而归。 转眼奉化全境解放,父亲成了共产党组织喜欢的青年,重点培养,不久就被派到舟山群岛参加新政权建设。从此,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父亲在一次次的革命运动中折腾。在我的幼年和童年里,一年到头见不到父亲几次面,他不是下乡就是加班,“听党话,跟党走”是父亲留给我最深的红色记忆!

  父亲一生倔强,因此得罪众生。他是老一代文字工作者中的佼佼者,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用笔杆子伺侯了一茬又一茬的领导,领导多有升迁者,然而他却始终停留在科级干部的圈子里混。 八十年代初,国家改革开放,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52 岁的父亲就主动把“顶戴花翎”交了,辞职下海经商办了个花木场。没想到,他还真的发了个小财!县苗圃看上了他的秧苗,一次性收购进账近三万元!这可是他将近前三十年的工资啊,这下可出了名了!父亲作为干部下海赶潮流成功的楷模,成了当地报纸宣传的对象,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在他身上应验了!成功后的父亲带着母亲,第一次来京探望儿子,那时何等光彩、何等荣耀,父亲的每一根胡茬都在自豪着。他带母亲出去逛时从不带水杯,只带钱包,渴了来听啤的……

  父亲这一辈子除了办花木场赚了一笔外别无他获。我觉得唯独值得他吹虚的就是娶了比他小十岁的我的母亲。母亲至今还在叨叨她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就是当了父亲的老婆,他俩结婚时的穷困说出来可能没人会相信。在我 5 岁的一个晚上,父亲把熟睡中的我和妹妹摇醒,急切地指挥我们出去找妈妈,兄妹两人跌跌撞撞跑出家门找到了已哭成泪人的娘。母亲告诉我们:“你爸爸在单位逞强当好人,把我们娘仨的户口下放了,从此我们要当一辈子农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就靠你爸爸的50 元工资,如何养活你们啊?”母亲的泪水如同八月的雨注,洒落在我的脸上,妹妹也跟着嚎哭,我木木地看着她俩,蒙在鼓里。下放后我们没有房子,只能租农民的房子住。此后每过几年就要搬家, 共搬了五次家。直到我上初中,父母才好不容易东借西凑在农村盖了两间房,一间是厨一间是房,全家四口挤在一间房里。当时父亲是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实权”在手,母亲也没少唠叨房子的事。可是直到我参军入伍,也没有等到父亲给我们带来像样的房子。

  后来我跟父亲回忆这些往事,他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告诉我:“上级有名额要求,都不想下放到农村,怎么完成户口下放任务?每次分房就那么几间,大家都抢,给谁合适?我们家幸亏有两间农村房子,也没让你们娘仨睡大街呀?”呜呜!呵呵!这就是我的老爹呀!

  如今老父暮年,因为脾气不好,只想跟儿子同住。然而儿子白天奔生计,晚上赶场,经常还要离京公差,偶有时光还需安排妻儿团聚,探视父亲也只是匆匆过客。尽管如此,每次父子偶聚,老父喜出往外,数月翘盼,只求一刻,满足矣……

  父亲的一生教了我三件事:

  第一件,写作。他告诉我写好一篇文章有三要素:中心突出, 只告诉读的人一件事;简单明了,不要以为读的人什么都不懂; 语言通俗,让读的人一看就明白。

  第二件,统筹。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做饭吃,要烧三个菜和一个米饭。他先把米饭蒸上,再去洗菜、做菜,菜分易熟和难熟两种,难熟在先,易熟在后,如此用时最短。做大事如同烹小鲜,以后做什么事都要统筹安排。

  第三件,辩证。天下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不要认死理;解决每一个问题都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时间会改变一切,等等。他可能读了不少马列毛著作,正是他教我的这三件事,使我终生受益。

  暮年的父亲已经进入了人生倒计时,然而每次看到我来,他眯缝着的双眼都会变得有光。我知道他把我当成了救命的稻草,只要不听到我言放弃,他就有活下去的希望。我要努力,让我的父亲活着,哪怕他活着并不见得舒服。只要父亲还活着,我就还是一个有父亲的人。